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合集七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3、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重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难点:
通过生动、细致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信封和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信封和信纸)
2.今天的课我们不用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指名说说。
(2)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家乡?
3.如果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来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深深吸引了你?
(1)交流。
(2)列出介绍的提纲。
(3)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想法。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魅力,能说说吗?
(1)分小组交流搜集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2)把各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列出介绍提纲。
(3)分组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提纲。
四、学生练写
1.学生练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分组交流,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板书设计:
请到我的家乡来
---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教学反思:
学习读书名言。
(1)自由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指名朗读,正音。
(3)讨论:这两句话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4)再读句子,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练习背诵名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21、齐读课文。
2、说说雷雨前后的景色分别是怎么样的?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试着选雷雨前或雷雨后的课文自己读一读。
3、指名把写雷雨前后的课文分别读一读,读后评议。
4、看图说说雷雨前后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提示:小花
柳叶小鱼人们小学生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课文,为什么?你能背一段给大家听听吗?
自由背,同桌互背。
指名分节背课文。
全班配乐背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3教学目标 :
1.能从课文内容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良,懂得如何理解和尊重他人。
2.认识本课的2个生字。
3.能按“阅读提示”的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学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理解“人大都是心地善良的”这句话所包含的意思。
教学过程 :
一、激疑导入 :
板书:《第六颗钻石》
围绕题目质疑。
(一共有几颗钻石?前五颗钻石怎么样?第六颗钻石什么样?围绕第六颗钻石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与第六颗钻石有关的人是谁?为什么要以第六颗钻石为题?……)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后,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珠宝店的售货员,不小心把六颗钻石掉到地上,她拾起了五颗,第六颗怎么也找不到。一个失业者捡到了钻石,心地善良的他听了“我”的话,把钻石还给了当售货员的“我”。)
2.自读课文后,刚才看到题目产生的疑问有哪些在文中找到了答案,做上记号。
3.自读课文时,哪些字词不明白,用查工具书的方法自己解决。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解释供老师们参考。
严格:在遵守制度或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
临时:暂时;短期。
建议:向集体、领导等提出自己的主张。
溜达:散步;闲走。
来之不易:得来的不容易。本文指的是作者在当时得到在珠宝店当售货员这份工作很不容易。
偶然:本文指不经常,不是必然的。
珍惜:珍重爱惜。
忧郁:忧伤,愁闷。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焦躁不安:着急而烦躁,不安宁。
关照:关心照顾。
友善:朋友之间亲近和睦。
三、默读课文,寻找问题或自学课文,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在自学课文时,把你感受最深的语句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我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工作十分努力。”这句话我感受最深。
问题:作者为什么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或为什么说这机会来之不易?
2.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不可思议的情节或句子用“ ”画下来,然后从中寻找问题。
如:对“然而,就在第15天,出事了。那天下午,有个衣衫不整、又高又瘦的人总在柜台前溜达,从他苍白忧郁的脸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失业者。”这一情节我不理解。
提问:(1)对于一个温饱都有问题的失业人员怎么会有能力,有心情进珠宝店里溜达?
(2)“我焦躁不安,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
提问:课文第四自然段说:“有六颗钻石滚落在地上,”为什么在找钻石时用“像疯了一般到处乱翻”?而不用“像疯了一般在地上胡乱找起来”?
3.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可以填充内容的地方用“∨ ”标出来,然后提出问题。
如:“他缓缓地转过身来,“你有事吗?”他脸上的肌肉直抽动,表情很不自然。”
提问:(1)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脑子里闪现出的是什么?
(2)“我展开手掌,第六颗钻石正躺在手心。”
提问:她看到手心中的钻石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动作?怎样的心理活动?
4.在自学课文时,把你认为本文的重点或含义较深的地方用“( )”画下来,然后提出问题。< ……此处隐藏5249个字……流自己所选的生词,在积累生词中巩固识字。
6、找反义词识字
如:南—北 稠—稀 快—慢
7、联系实际识字,如:“针”,我是在读《铁杵成针》的故事中认识的。
8、选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节展示给同桌听,请他评价。
9、抽生分节课文,教师注意就比较难读的字词进行指导,如:指南针、辨别、忠实、一盏、枝叶稠的、枝叶稀的等。
三、 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种天然的指南针?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 太阳 (2)北极星 (3)大树 (4)雪
3、提问设疑,小组研读
(1) 怎样利用太阳、北极星、大树和雪辨别方向?
(2) 各小组至少确定一种方法,练读、评读、仿读、研讨,并准备汇报。
4、汇报朗读,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朗读课文,借助自制图片,汇报辨别方向的方法。
相互质疑、释疑,对讲得不明确或不准备的地方,教师给予点拨、纠正。
四、 拓展延伸,引导发现
1、大自然中还有那些天然的指南针呢?
2、在今后的生活中细心观察,注意发现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向。
五、 借助图片,引导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
2、检查背诵
二、指导写字
1、齐读要求会写的字。
2、观察字形、书空笔顺。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提出难以写好的字
“盏”:上半部分可以借鉴“浅”字的右边进行书写的迁移,要强调这里的两横更加向右上方斜了,皿字底应尽量写扁,下横要长,起托住全字的作用。
禾字旁:(1)上撇要短而平,最后一笔捺变点。
(2)旁在左边时,字形一般为左窄右宽。
4、生临写一个字,圈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个字,告诉同桌是怎样写好的请同桌指出写得不够好的字,该怎样写好。
5、临写第二个字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野外 沟渠 向导 忠实 指点 分辨 辨别 永远 高挂 天然 大自然 北极星 指南针
2、小组开展“一字开花”的活动,进行开火车扩词比赛
别:特别 分别 别处
指:指挥 手指 指南针
方:方向 地方 千方百计
导: 积:
忠: 慌:
四、作业
分学习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了解其他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如:为什么森林能够净化污水,无花果真的没有花吗,等等,课余交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绘画艺术之魅力,感受作者对虾的喜爱之情,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齐白石的《虾趣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虾趣?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虾的特点,感受虾的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虾趣。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朗读第1、2自然段,将作者对齐白石虾画的感悟的一个词画出来,并理解。
2、指导读
3、交流明确:
(1)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2)更引起“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这是虾趣之一。
4、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渎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
作者又有哪些了解?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对大师的画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些。
抓住句子“既有……也有……”“有……也有……更有……”抓住“出神入化”体会虾画趣味。
(4)朗读体会
6、学习第7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一段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交流明确:
总括全文,揭示课题“虾趣”的深刻内涵。
“虾趣”的内涵:齐白石的虾画激起了“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同时感悟到养虾的乐趣;养虾,让我们了解了虾,更了解了齐白石虾画的妙趣,从养虾,赏虾画之中,“我”感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7教学目标: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谚语的理解和生字“满”的书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
体验:折一根和折一把筷子。
质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与它相对应的一句话。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团结合作的几条谚语。
朗读感悟:
1、初读自悟,自学生字的读音。
自读课文多遍,找出自己喜爱的谚语读给伙伴听并正音。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文中谚语的理解。
合作展示:一位同学读谚语,另一位同学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谚语的意思,也可以举例说明谚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图画表示谚语的意思。
朗读背诵谚语。
老师引导谚语。
看图画、实物,再朗读。
熟记自己喜欢的一句谚语。
指导认字:
1、“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2、学生自主识记下列字:移、谋、柴、焰、易、折、搓、绳、斤、独。
3、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课外阅读:在课外书中找找有关团结合作的谚语,用笔或用脑记下来,比比谁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