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2-22 00:17:06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掌握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3、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斯的勇敢。

2、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并演一演。

3、总结全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帮助别人的同时就是帮助自己。

教学过程:

一、播放录像,感受环境。

1、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请用一个词来形容。

我们知道,大海既有令人喜欢的一面,又有令人害怕的一面,当大海发怒时,会怎样呢?让我们看段录像。

(请生用一个词语谈谈感受。)

2、让我们走进文本,看看书上是怎么描写这番情景的?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用笔划一划。(出示句一)

二、朗读理解,体会“勇敢”。

1、句一: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一条渔船在巨浪中颠簸,船舱已经进水了。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

1、问: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价。)

你听出了什么?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

A、情况危急和环境危险,侧面表现了汉斯的勇敢。

B、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危险性和危机感。

2、师:海难发生后,村民们迅速赶去救援。一个小时后,救援船顺利返回。由于船太小,还剩下一个人留在那等待人们的第二次救援,可救援人员个个累得筋疲力尽。这时,一个勇敢的少年出现了。(课前板题)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汉斯)他是怎么做的?

句二: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A、课件出示:汉斯报了名。

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比较两句的区别,理解“十六岁”(未成年少年),“自告奋勇”(主动要求),突出汉斯的“勇敢”。】

B、一个在海边成长的孩子,知不知道海浪足以吞噬生命?一个体验过海难痛苦的人,明不明白忧心忡忡的背后是生死未卜的命运?可是,在这紧急关头,——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

C、出示说话练习:十六岁的汉斯自告奋勇报了名,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问:他对船长说了什么?)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3、母亲听到儿子自告奋勇报了名,她是怎么做的?

句三:他的母亲却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A、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

B、指名读,问:听他读,你听出了什么?(适当让学生说)

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带着自己的感受读——

C、小结:母亲极力劝阻,你认为对吗?

是啊,可怜天下父母心,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冒险呢?

D、师引读:

看到狂风怒吼的海面,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课件出示)“汉斯,你不要去。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想起十年前,汉斯的爸爸、自己的丈夫在海难中不幸丧生,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想起半年前,汉斯的哥哥、自己的大儿子出海至今杳无音讯,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得知唯一的依靠——小汉斯将要去冒险时,母亲抓着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

E、师板书:母亲千万不要去(生读)

4、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听着母亲苦苦的哀求,汉斯真的一点都不为所动吗?不——!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只打转。但他强忍着泪水,坚定地说:(课件出示)

句四:“妈妈,我必须去。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义务。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帮助他。”

A、齐读。

B、汉斯说了几句话?请自由读读这四句话,把你感受最深的那句反复读。

问:你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感受吗?

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请细细地品读汉斯说的四句话。(学生发言)板书:品到心里读出感受

第一句,“必须”表示坚决去救援的决心。(师板书:汉斯我必须去)

第二句,假设大家都不去的情况。(试想:假设大家都不去,情况会怎样?)

第三句,去援助别人是义务。义务:道德上应尽的责任。

(问:他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少年,这难道真是他的“义务”?这并非他的义务,他却当作了自己的义务。)

(在汉斯心里,“义务”是什么?课件出示:只要________,就得________。)

第四句,只要有人需要援助,我们就得尽全力帮助他。

D、师:危机四伏的海面,没有让汉斯退却,母亲憔悴的面容,苦苦的哀求,没能让汉斯迟疑,他还是走了!强烈的责任感、义务感让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出海救人?

(小结读题:真不愧是----勇敢的少年!)

三、改写对话,深化主题。

1、将母亲阻拦汉斯出海的过程改写成对话。

2、学生改写。

3、师生、生生尝试演一演。(配乐,课件出示对话,留白。)

师:“汉斯,你不要去。”生:“妈妈,。”

师:“孩子,你的父亲死于海难,哥哥出海至今生死未卜,不能去,让别人去吧!”生:“妈妈,?”

师:“可是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

生:“妈妈,。”

师:“我亲爱的孩子,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生:“亲爱的妈妈,。”

4、全班评价。

5、师:汉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勇敢的少年——

出示齐读: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抱了一下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了无边的黑暗。

师:他的眼前是无边的黑暗,他的脚下处处是惊涛骇浪。这一去,他可能———?(可能再也见不着妈妈了,他妈妈会无依无靠;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失去宝贵的生命。)

6、小结:虽然如此,可是他还是去了,这真是一位——勇敢的少年。(读题)

四、拓展延伸< ……此处隐藏7311个字……发兴趣,读读小伙伴说的话。

二、探索“减一减”识字法。

1、出示第一组字。

jiāo zhī lóng

郊——交(立交桥)枝——支(一支歌)笼——龙(龙灯)

2、读一读,辨一群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指名说一说。

(前一个字去掉一部分就是后一个字,字的读音差不多。)

4、归纳。我们把这种识字方法叫“减一减”。

5、用同样的方法5!导学生学习第H组中的生字。

三、学习“我会认’”。

1、指名学生读一读,正音。

2、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四、学习“我会写”。

1、读读这组字,发现有什么规律?(每组字都有相同的地方)

2、你还认识哪些有相同地方的字,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学习“我会读”。

1、教师领读。

2、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3、自由选词说句子。

如:奇形怪状一一爸从北京回来时,给我带回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子。

二、学习“读读背背”。

1.老师范读,读出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认真听。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领读,读出停顿,重音。

4.读了诗歌后你知道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让秋天到处都充满了丰收的欢乐。)

5.学生自由诵读诗歌,试背。

6.学生互相检查背诵,比比谁会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秋天多么美呀!同学们,你们想去秋游吗?(想)可去哪儿呢,老师想听听同学们的建议。

二、准备交流。

l.启发:建议要说清楚哪些内容?

(到哪儿去,干什么,做哪些准备)

2小组交流。

你想去哪儿,干什么,做哪些准备,想清楚后,各抒己见。把自己的建议告诉小组的伙伴,让他们来分析分析哪个主意好?分析之后保留几个比较好的在班上交流。

三、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同学们认真听,看哪个组的建议好。

四、评比。

1.教师指名评议,说说哪个建议最好。

2.教师小结,肯定一个最好的,给予表扬。

第四课时

一、谈话激趣。

秋天是个多么美丽的季节呀,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也有很多收获。今天咱们就来看一看,评一评,看谁的作品最棒。

二、作品交流。

1.在课桌上摆好自己的作品。

2.自由下位互相看看。

三、评一评。

引导学生评价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我觉得

四、总结。

今天的展示台上的作品真是棒极了,看来我们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让我们一起齐说:“我们很棒,我们真的很棒!”

单元后记:

本组教材以“秋天”这一线索来编排的课文,其中《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两篇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学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伟大,从而激起学生去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教学本组教材时,我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秋天景物和气候的特点,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词汇;引导学生自己画秋天、写秋天,并动手利用树叶等制作书签、贺卡等。并注意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和认真读书的习惯。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培养学生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感情读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夕阳。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

2、指读课题:谁来读读课题?

3、齐读。

二、受邀观赏,初感夕阳:

1、把课文大声朗读一次,看看夕阳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哪些段落是描写夕阳美的?

3、快瞧瞧这些词,还认识吗?横着读读看,你发现了什么?竖着读读,又有什么发现?

4、师板书:西斜 下沉 落山

三、观赏西斜图,感受壮丽之美:

1、谁想来读读第二自然段?

2、指读。

3、谁还想来试试?

4、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看看你的脑海当中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5、生汇报

6、还看到什么景色?

7、读读看。看看图,再读这句。

8、还有吗?

9、来读读这句。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

10、这样的景色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可真是够——壮丽!齐读这句。

11、这一份壮丽,是谁赋予西山的?此刻,你真想对夕阳说:……

12、读

13、齐读这段话。

四、想象下沉图,感受多彩之美:

1、小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会发现又是一幅美丽的画面。

2、谁来读?

3、生评价

4、再读。

5、其他同学认真听,通过他的读,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6、看到了什么颜色?这么多的颜色,知道还可以用哪些词表示吗? 7、老师范读。

五、寻找落山图,感受灿烂美:

1、快读读第四个自然段,你来读!

2、太阳都躲起来了,这世界还美吗?

3、让我们一起去享受这份美好的礼物,齐读这段。

六、系统强化,巩固背诵:

1、孩子们,披着夕阳的余晖,跟着老师来欣赏这份美丽。

2、【配乐朗诵】想试试吗?用我们所有的热情一起来读这三段话。

七、回归自然,凸显中心:

1、告诉老师,此时,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2、欣赏着这夕阳美景,还有一位老人无比激动,他就是……(爷爷)读下去。……

3、满面红光该怎么理解?被映红的仅仅是爷爷的脸吗?

4、齐读课文,祝愿像爷爷奶奶一样的人们,今后生活得更加幸福!

八、布置作业:

孩子们,只要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去欣赏,自然美景随处可见,牵起家人的手,一起去欣赏吧!回来后,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记录下来!

《【推荐】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集锦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